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凯发app官方网站

古再丽努尔·阿布拉:雪山里的牧区,只有脚步能抵达

发布时间:2025年03月10日 信息来源:兵团日报 编辑:贾蕾
【字体: 打印本页
作者:朱丹丹

古再丽努尔·阿布拉(右一)向三师叶城二牧场三连的牧工群众宣讲党的政策(资料图片)。 古再丽努尔·阿布拉 提供

当第一缕晨光刺破昆仑山巅的雪幕,凛冽的寒风中,班长古再丽努尔·阿布拉紧了迷彩服领口。远处,海拔5000米的冰达坂正飘荡着乳白色雾霭。她将巡诊箱往肩头提了提,带领三师叶城二牧场三连“昆仑女子民兵班”踏上了巡护之路。

“达坂西侧有暗冰,注意间距。”古再丽努尔·阿布拉扬起被高原紫外线灼成赭红色的面庞,声音清亮。队伍沿着山路蜿蜒而上,一行脚印延伸向远方,仿佛在诉说着她们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勇气。

此刻,古再丽努尔·阿布拉的心中满是期待。下周,副班长古再丽·艾依迪尔的产假就结束了。一想到很快就能与并肩作战的好姐妹重逢,古再丽努尔·阿布拉的眼神里便闪烁着温暖的光芒。

古再丽努尔·阿布拉与古再丽·艾依迪尔,这两位青春正好的“95后”姑娘,虽没有血缘关系,感情却胜似亲姐妹。她们一同在昆仑山脚下的牧场长大,又一起从石河子大学护理学专业毕业,毅然选择回到这片生养她们的土地工作,成了牧工们口中的“昆仑姐妹花”,也成了这片广袤土地上最美的守护者。

正午时分,太阳高悬在天空。“昆仑女子民兵班”的成员们终于抵达了位于海拔3600米处的阿依提拉・斯迪克老人家中。88岁的老人早早守候在房前,布满皱纹的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丫头们,辛苦你们了!”

进屋后,古再丽努尔·阿布拉开始为老人测量血压,看到收缩压偏高,她嘱咐道:“奶奶,降压药一定要按时吃,肉汤也要少喝些,不然血压又该高了。”说着,她打开老人的橱柜,熟练地将降压药放进去。

这样温馨的场景,每月都会在这片牧区重复上演。2019年9月成立以来,“昆仑女子民兵班”累计巡诊400余次,她们用脚步丈量着这片土地,为牧工们建立了一份份详细的健康档案。在她们的不懈努力下,牧区常见病的发病率大幅降低。那小小的药箱,早已成了牧工们心中最温暖的“流动医护站”。

暮色渐渐笼罩大地,队伍来到冰河畔进行短暂的休整。古再丽努尔·阿布拉从巡诊箱的夹层中小心翼翼地取出一个略显陈旧的铁盒,轻轻打开,里面整齐地码放着五颜六色的药片。“这是抗高原反应的,这是止疼的,这是治疗感冒的……”她如数家珍地向记者介绍着每一种药品。

此时,另一位成员掏出早已写得密密麻麻的笔记本,上面详细记录着待办事项:持续宣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协助米日孜·米尼亚孜家转场、补充哨所药品……这些看似琐碎的事务,却承载着她们对这片土地深沉的热爱与坚守。

下山路上,夕阳为雪峰镀上一层金边。古再丽努尔·阿布拉驻足回望,远处,太阳能光伏板在牧工营地闪着微光,如同撒落雪原的星子,给这片寒冷而广袤的土地带来一丝温暖与希望。那点点微光,就像她们的坚守与付出,虽然微小,却照亮了这片土地的每一个角落。

路上,古再丽努尔·阿布拉接到了古再丽・艾依迪尔的视频电话。屏幕里,古再丽·艾依迪尔正抱着婴儿,轻声哼唱着摇篮曲:“雪莲花开在云朵上,姑娘的眼睛亮过星星……”两个声音在昆仑之巅交织,谱出一段温暖动人的旋律。

当队伍回到连队,每个人都疲惫不堪,但无人抱怨。因为她们深知,雪山里的牧区,只有脚步能抵达;牧工的笑容,只有面对面才能看见。这份执着与坚守,让她们在艰苦环境中从未有过退缩,成了这片土地上最坚强的守护者。

近年来,“昆仑女子民兵班”成员们积极创新,推出了“星空夜校”等宣教模式,让党的声音如同温暖的春风,传遍了每一个放牧点;协助建设的“阳光棚圈”,更是极大地改善了牧区的养殖条件,使越冬幼畜的存活率大幅提升。

在这片昆仑雪山之巅,古再丽努尔·阿布拉等“昆仑女子民兵班”的成员们,用青春和汗水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壮丽篇章。她们如同傲雪绽放的雪莲花,在艰苦的环境中顽强生长,用坚定的信念和无私的奉献,守护着这片土地,守护着这里的牧工群众。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