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四师二二五团一连的“老人之家”,买赛地・吐送(左一)和志愿者们一起为老人庆祝重阳节(摄于2024年10月11日)。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 阿热依·热依哈巴提 摄
十四师二二五团位于昆仑山北麓,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这里地势偏远,自然环境艰苦。但正是这片土地,孕育了像买赛地·吐送这样坚韧不拔、心怀大爱的兵团人。
“团结起来就没有困难”这句朴实的话语,是二二五团一连群众买赛地·吐送的口头禅。
买赛地·吐送今年61岁,身形瘦小却透着干练,岁月在他脸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迹,眼角的褶皱因常挂的笑容而愈发明显,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大了些许。
堪称孝老爱亲模范的买赛地·吐送在十四师昆玉市大名鼎鼎,他建立的“老人之家”同样远近闻名。
当记者问起开办“老人之家”的初衷,买赛地·吐送告诉记者:“其实我自己的生活条件也是在连队和街坊邻居的帮助下越来越好的,我现在只不过是将这份爱心传递下去。”
时间回到2017年,这一年,买赛地·吐送家被认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家里唯一的收入来源是3亩核桃树,日子过得紧巴巴。
然而,买赛地·吐送没有向命运低头。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他积极申请扶贫专项资金,对自家的房子、院子、羊圈等进行改造,发展庭院经济。同时,作为连队的生态护林员,他每月增收1500元。此外,一连“两委”结合买赛地·吐送家的实际情况,送去了200只“扶贫鸡”,帮助他家发展养殖业。
买赛地·吐送非常珍惜这次机会,他悉心照料这些鸡苗,最终获得了可观的收益。尝到甜头的他,又申请了扶贫贴息贷款,扩大了养殖规模。2018年,他家成功脱贫,他也成了连队里的致富能手。
脱贫后,买赛地·吐送第一件事就是办起了连队里的第一家日间照料中心“老人之家”。
“连队里一些老人有的行动不便,有的孤寡独居,还有的子女在外难以照顾,我看到他们就非常心疼,想着自己富起来了,能不能把老人们集中起来,中午管一顿饭。”买赛地·吐送回忆道。
买赛地·吐送的想法很快得到了连队的支持,2018年11月,“老人之家”正式办了起来。此后,买赛地·吐送和家人一起,每天义务照顾村里的孤寡老人。他们为老人做饭、洗衣、聊天解闷,让老人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随着“老人之家”的名声越来越响,每天都有数十位老人来到这里,享受买赛地·吐送一家人的关爱和照顾。后来,考虑到部分老人住得远且行动不便,他又改装房子,设置住宿区,让老人们直接住到家里。
事无巨细地免费照顾老人,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如今,近8年时间过去,其中的艰难买赛地·吐送一家最清楚。
“我们都很支持父亲开‘老人之家’,想着和父亲一起帮助他人,但随着人数增加,就比较辛苦,好在我们一家人一起使劲儿,连队也提供了很多支持。”买赛地·吐送的小女儿图尼沙汗·买赛地向记者介绍说,“虽然很累,但是看到老人们越来越爱笑了,就觉得一切都值得了。”
少时20人,多时60余人。这么多人吃饭,家里的粮食很快吃完,困难时,买赛地·吐送卖了牛又卖了羊。后来,二二五团和一连知道情况后,经常给“老人之家”送粮食,又安排志愿者来帮忙照顾老人。
现在,在连队的统一规划下,买赛地·吐送在自家院子后面建起了羊圈和牛棚,养了50只羊、5头牛和几百只鸡,并在院子里种上各种蔬菜,年收入近10万元。
在“老人之家”吃饭的吾布力喀斯木·麦麦提敏老人告诉记者:“我来买赛地·吐送家吃饭已经6年了,这里热闹,饭也好吃,这么多年他就像亲人一样照顾我们,我们都很感激。”
如今,“老人之家”已经成为连队里各族老人共度晚年的幸福之家。在“老人之家”吃饭的60多人中,年龄最大的92岁,最小的是一名35岁的残疾人。虽然这些老人年龄大了,有的腿脚不便。但他们还是会力所能及地帮着做些事。
买赛地·吐送家的大院,就像一个快乐之源,让这些老人享受到暮年的快乐和祥和。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如今,买赛地·吐送身体健康,他办的“老人之家”同样受到十四师昆玉市、二二五团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支持和关注。他本人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入选“兵团好人榜”。
“老人们快乐,我也快乐。我会一直坚持下去,好好照顾他们。我的孩子们也说,等我老了,他们会像我一样继续照顾老人们。”买赛地·吐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