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的六师红旗农场附近,有一片宽约4米、绵延10余公里的梭梭林。从高空俯瞰,这条林带宛如一道牢固的城墙,将沙漠与农田隔开,守护着职工群众的家园。
每当提起这片梭梭林,红旗农场的职工群众总会说起三连退休职工马献民的故事。
红旗农场多个连队分布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东西沿线。以前,由于风沙肆虐,农田受损减产,职工群众生产生活受到极大影响。望着连绵的沙丘、长势不好的庄稼,马献民时常陷入沉思。
“那时候经常刮沙尘暴,一场大风庄稼就全毁了,我们只能咬牙再补种。”马献民回忆道,“想要彻底挡住风沙、守住农田,就得植树造林。”
说干就干。2003年,退休后的马献民与红旗农场相关部门签订了一份委托管理书,在沙漠边缘的5000亩沙地上种树。自此,马献民将自己的退休金和退耕还林款全部投入这一事业,带着对这片土地深沉的爱意,开始了与沙漠为伍、以树木为伴的生活。
在沙漠中种树,绝非易事。为了更好种植管理树木,马献民索性把家搬到了沙漠边缘,一边放羊,一边植树造林。每天,马献民早出晚归,用自行车运送梭梭苗,拎上铁锹、水桶,挖坑、栽苗、浇水……
可让马献民没想到的是,一春一夏过去了,几场大风吹过,梭梭苗成活率还不到20%。对此,马献民整日在沙漠中徘徊,观察风沙走向和梭梭苗的生长状态,尝试了堆土、围石等多种方法,却收效甚微。偶然间,马献民发现麦草的固沙效果很好,便在梭梭的树根周边埋下麦草,以此来固沙保苗。
就这样,在马献民的悉心呵护下,一棵棵梭梭苗茁壮成长,慢慢的,绿色开始在沙漠里留下印记。行走在其中,马献民满心欢喜。
树种活了,马献民又开始探索防沙治沙的路子。2008年,马献民在梭梭林中种植大芸,大芸收获后卖了钱,又用来买梭梭苗。就这样,林带面积一天天“长”大了。
据统计,21年来,马献民先后投入40多万元,成功种植2100多亩梭梭林,有效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他先后获得“‘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2020年百名最美生态环保志愿者”“‘中国好人榜’敬业奉献好人”“第九批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等荣誉称号。
植树造林是一项长期工程,为了让这份事业能延续下去,从2013年开始,马献民每年都会带领家人一起植树造林。在马献民一家人的影响下,红旗农场职工群众也纷纷加入其中。
“父亲始终坚守植树造林、守护家园的初心,不怕苦不怕累,他就是我最好的榜样。”如今,马献民的儿子马存福接过父亲手中的“接力棒”,用青春和汗水继续守护着美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