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在阿拉尔沙海节水应用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滴灌带生产车间,工人忙碌作业。该公司是一家集农用地膜和滴灌带生产、销售、回收再利用于一体的农资企业,通过回收再利用废旧地膜、滴灌带,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有效减少了“白色污染”,助推农业生产绿色高效发展。2023年以来,该公司已回收废旧地膜3000余吨。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洋 通讯员 冯俊 摄
3月20日,在六师一〇一团二连的一片高标准农田内,职工抢抓农时种植有机芹菜。近年来,该团按照“党支部 合作社 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蔬菜产业,有力带动职工群众多元增收,助力乡村振兴。今年截至目前,该团种植各类蔬菜1万余亩。魏新江 徐飞燕 摄
春风和煦,放眼兵团各垦区,田野颜色日渐丰富,农业生产如火如荼,处处可见职工群众辛勤劳作的身影,一幅人勤春早、生机盎然的画卷徐徐展开。
近年来,兵团厚植绿色发展底色,积极推动农业生产绿色高效发展,通过实施农田残膜回收处理、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等一系列措施,逐步降低农业生产带来的环境污染,稳步提高农业效益。如今,在兵团各垦区,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协同发展,绿色兴农新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现场直击:
今年,一师一团早谋划、早行动,组织职工群众有序开展棉田残膜回收工作,为春耕春播打好基础。“现在,职工都采用起膜机与人工相结合的方式回收地膜,地膜回收得更干净更彻底。”一团十三连职工陈媛春告诉记者。
使用地膜可提高土壤温度、保湿保肥、防止杂草生长,然而连年使用地膜,农田残膜会对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造成“白色污染”。为此,各师市积极组织机力、人力对农田残膜进行规模化清理回收,同时鼓励职工使用厚度在0.01毫米以上的新国标加厚地膜,最大限度减少“白色污染”,实现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我们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形式,引导职工百分之百使用加厚高强度地膜,并通过召开全连职工大会以及地头会的形式,动员职工把残膜回收干净,提高出苗率、增加产量。揭膜工作完成后,连队会对每块条田进行验收,开具揭膜验收单,为‘绿色春耕’保驾护航。”一团十三连党支部书记、连管会指导员周刚说。
全力做好农田残膜污染治理工作,是推动绿色生态农业高效发展的基础,推广应用循环利用、环保高效的种植新模式,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3月15日,位于五家渠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新疆信发生态农业产业园智能温室大棚内生机盎然,一排排草莓苗栽培槽悬挂在半空,水肥一体化管道直通槽内,无土栽培的草莓颗颗饱满,在绿叶中若隐若现。
新疆信发生态农业产业园是由信发集团新疆公司依托工业发展的资源优势,巧用工业余热“反哺”现代农业,打造的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园区。该产业园项目计划投资10亿元,建造192座大棚,以种苗培育、果蔬种植为主导产业,园内智能、循环、工业化等新技术元素随处可见,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保证了作物生长所需的营养。截至目前,第一批96座大棚已建成,4座大棚已投产,首批30万株、8个品种的草莓陆续抢鲜上市。
新疆信发生态农业产业园管理部主任张玉亭告诉记者:“产业园采用立体化种植的方式,土地利用率达94%,这种种植模式比普通种植模式产量可提高5倍左右。棚内墙体材料采用电厂废渣废料制作而成,可以增加保温效果,电厂的余热输送到大棚内,每年可节约标准煤7000余吨。电厂的二氧化碳收集起来输送到大棚里,可以促进农作物生长,每年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7吨。”
“把电厂的余热收集起来,用于农业生产,这样既增加了农业的收入,又减少了温室气体排放,实现了双赢。”信发集团新疆公司副总经理齐向峰表示,“产业园按照智能化、集约化发展思路,采用先进技术向土地要空间,向空间要效益,每亩年产值可达十几万元。”
背景延伸:
数据显示,2021年,兵团农田废旧地膜回收率达90%以上,废旧地膜抽测平均残膜量为每亩2.66公斤,均值达到国家标准,全面消除了三级重度污染及四级严重污染团场,提前完成了“十四五”预定目标。
如何从根本上解决残膜污染问题,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亟需解决的课题。近年来,兵团制定实施了《兵团农田残膜污染治理三年行动攻坚计划》《兵团废弃农膜污染综合治理考核办法(试行)》等,坚持“源头治理、试点先行、科学施治、综合施策”,不断建立健全农田残膜污染综合治理长效机制,着力解决农田残膜污染突出问题,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同时通过推进实施新型高效残膜回收机具创新、覆膜栽培模式创新、引导企业创新回收再利用等措施,使得农田残膜污染综合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
目前,各师市根据不同农业条件,在棉花、甜菜、制种玉米等覆膜作物上积极探索治理方法,进一步提升工作成效。可喜的是,由阿拉尔市亿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研发的新型可降解地膜已获得成功,2021年在玉米地、西瓜地试用效果良好。兵团提出,到2025年地膜残留量实现零增长。
二产拉动一产,探索打造以工哺农的“新样板”。信发集团新疆公司以绿色为核心,以技术为引领,利用先进的环保设备,收集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氮气等废气,输送到智慧大棚里,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实现了工业和农业相辅相成,走出了一条变废为宝、绿色循环发展道路。
齐向峰说:“运用工业化理念来谋划农业生产,采用产业化方式整合农业资源,通过企业化手段培育市场主体,在产业运输与销售过程中,还可以带动周边团场三产服务业发展,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一个现代生产循环农业示范区。”
新疆信发生态农业产业园依托资源优势,实现农业智能化管理、精细化作业和规模化生产,延伸拓展了工业和农业的产业链条,提高了产品附加值,有助于加快六师五家渠市现代农业提档升级、提质增效,助力乡村振兴。
前景展望:
加强废旧地膜回收利用是保护耕地、实现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如今,各师市严格落实兵团相关政策,通过大力推广使用加厚地膜、加大废旧地膜回收补贴力度、开展废旧地膜污染监测和评价等方式,不断提升废旧地膜资源化利用水平。
为从根本上解决残膜污染问题,兵团将把废旧地膜回收利用和综合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紧密结合起来,按照“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的循环经济理念,积极探索构建“政府引导使用、部门监管落实、全民参与治理、网点集中回收、企业初深加工、资源综合利用”的工作模式,促进废旧地膜的回收和再利用,努力实现农业绿色发展。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坚持产业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并从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等方面对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作出具体部署。
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是兵团现代农业的一张亮丽名片。
近年来,兵团围绕“质量兴农、绿色助农、品牌强农”战略部署,积极组织开展绿色食品申报审核工作,着力提升各师市对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标志的认知度,推动兵团绿色食品从无到有、从有到优。截至目前,兵团有38个品牌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98个品牌获得绿色食品认证,兵团生产的鲜食水果、番茄等绿色食品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认可。
“绿色农产品品牌创建是兵团农业发展的新方向,也是未来农业的新常态。随着农业品牌战略的加快实施,兵团农业品牌数量快速增长、品牌效益显著提升,为助推农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提供了有力支撑。”兵团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兵团在全面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同时,持续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不断提升农业绿色化、特色化水平,持续推动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