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在四师七十一团巩乃斯河边钓鱼、游玩(资料图片)。 兵团日报常驻记者 赵爽 通讯员 叶香香 摄
游客在九师一六一团芍药谷景区拍照留念(摄于6月6日)。 管述军 摄
俯瞰三师四十一团草湖镇小城镇一隅(摄于6月5日)。 李乾红 摄
仲夏时节,走进六师五家渠市青格达湖景区,一望无际的湖水与远处的天空相接,鸟儿在湖面翩跹起舞;从“大漠孤烟直”变为“百湖映边陲”,十师北屯市清新的空气、如洗的蓝天,让人们交口称赞;在九师一六五团巴依木扎房车露营地,一片绿地,一顶帐篷,一桌美食,孩童尽情撒欢,大人悠然谈天……今日的兵团,这样的美丽触目可及。
近年来,兵团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积极探索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发展新路,不断推动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以生态“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成功创建三师四十一团、四师七十一团、九师一六一团3个“两山”实践创新基地,走出一条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兵团路径。
擦亮生态品牌
走进四师七十一团,成片的绿意铺展在眼前,一簇簇玉米秆随风轻摇。七十一团宴兵绿农专业合作社社长吕宴兵拿着镰刀,弓着身子蹲在玉米地里,手起刀落间,杂草便成堆了。
“在种植机械化普遍的今天,还需要人工除草吗?”听见疑问,吕宴兵擦了擦头上的汗说:“种植有机玉米,要小心呵护,精心管理,不能使用化学肥料和农药。”2009年起,吕宴兵生出在素有“塞外江南”之称的四师发展有机玉米种植,打造生态品牌的念头。“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兵团人,小米粥、小米饭从小吃到大,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团场种植的玉米口感好、味道好。”吕宴兵说。
为了留住“儿时的味道”,吕宴兵用5年时间在团场打造了330亩有机玉米生产基地。待试验成功获得国家有机玉米认证后,吕宴兵走上了发展有机生态农业之路。成立合作社、规范有机玉米种植和销售、加工生产玉米方便粥……如今,“兵团绿农”品牌越做越响。
“目前,合作社种植了400亩有机玉米,年产值300万元左右。合作社生产的有机玉米方便粥远销上海、四川、广州等地,产品供不应求。”吕宴兵说。
七十一团有充沛的天山雪水、肥沃的土壤,玉米生长周期长且蛋白质含量高,是伊犁河谷玉米主产区之一。为了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七十一团依托伊犁天香酒业有限责任公司、晏宾绿农种植专业合作社等,形成“企业 合作社 协会 农户”新型经营模式,不断延伸玉米、高粱等粮食作物产业链,带动有机玉米、生态新沅酒等绿色产业,探索出一条适宜七十一团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早晨9点半,伊犁天香酒业有限责任公司酿酒车间里热气蒸腾,酒糟香味扑鼻,工人们正在上甑、蒸馏、摊晾、下曲、丢糟、入窖……“我们坚持用传统工艺酿造纯粮好酒,原料好、技法纯,酿出来的酒自然有销路。”伊犁天香酒业有限责任公司销售经理刘宏志说。
“兵团绿农”“双新佳牧”“鼎禾种业”“天香酒业”……七十一团打造优质生态品牌,走出了一条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新路径,实现生态与产业、农业与职工群众的“共富”“双赢”。
发展全域旅游
农业高质高效、连队宜居宜业、职工富裕幸福……6月,走进三师四十一团,一幅生动美丽的乡村振兴画卷徐徐展开。
“很早就听说草湖镇风光优美、生态良好,这次来不虚此行。”6月3日,来自成都的游客杨灵说,“在八连,我参观了军垦简史馆,一个个历史文物记录了一段段感人至深的故事,我感受到兵团人不怕苦、不怕累、勇于拼搏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九连绿美南疆林业产业园景区风光旖旎,在这里,我品尝了特色美食,体验了民族风情。”
做强全域旅游,发挥“一连一特色”。四十一团依托生态资源优势,做大做强旅游产业,推动红色旅游与农业观光旅游、自然生态旅游融合发展,不断延伸红色旅游产业链,增强红色旅游吸引力和感染力,实现红色人文资源和绿色自然资源优势互补,走出了一条以红带绿、以绿促红、两轮并驱的文旅发展路子。
四十一团良种连蔬菜大棚内,来自喀什的游客张燕带着孩子体验采摘乐趣。“这里离家近、环境好,开车半个多小时就到了,周末带着孩子来玩十分方便。”张燕说。
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四十一团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鼓励职工群众发展设施农业,建设36个休闲观光农园(庄),助力职工群众增收致富。
四十一团百果风情园负责人赵琴说:“今年,农家乐增加鱼苗种类,购买游乐设施,举办各种活动,营业额翻倍增长。‘五一’假期,每天营业额在3万元以上。”
近年来,四十一团把旅游业作为绿色发展的重要产业,依托优质资源,着力培育红色游、生态游、农业采摘观光游、避暑游、研学游等旅游新业态,着力绘就全域旅游新画卷,被评为第五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国家3a级旅游景区。据统计,今年1月至5月,四十一团接待游客超过9万人次,实现旅游产值900余万元。
做强生态产业
如何让高品质的“绿”转化为源源不断的“富”,实现点“绿”成“金” 、变“林”为“宝”?
九师一六一团将资源优势变为发展优势,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双向转化通道,以产业开发反哺生态环境治理,立足第四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稳步推进生态环境导向开发模式(eod)试点项目,以绿色发展助推产业转型升级,持续激发“两山”转化强动力,为团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绿色动力。
“目前,一六一团已完成生态环境导向开发模式(eod)试点项目4个,正在实施生态环境导向开发模式(eod)试点项目3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2亿元。”九师白杨市生态环境局局长吴志勇表示,一六一团生态环境导向开发模式(eod)试点项目建设完成后,将推动实现团场生态环境资源化、产业经济绿色化,带动当地职工群众增收创收,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增添动能、厚植根基。
让“绿色资产”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一六一团目标坚定、方向清晰。
面对生态资源无法转化为产业价值、连队人居环境有待改善等问题,团场积极申报生态环境导向开发模式(eod)试点项目,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产业互融共进。
九师积极健全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机制建设,成立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一六一团有关部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清单》,统筹推进文明团场、美丽连队建设。持续开展连队水贯通、污水整治、连队人居环境等综合治理,积极开展植树造林、优质牧草提升、水治理等项目实施,以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为主要任务,落实河长制属地责任,绘制一六一团“绿水迤逦去,青山入画来”的生态画卷。
绿化与管护并举,扶持与发展并重。如今的一六一团,各连队各具特色、旅游基础设施日益完善、连队人居环境日益向好……一六一团坚持做强产业、做出样板,依托产业反哺团场生态环境,以生态环境持续推进产业链发展,让绿水青山“底色”更美,金山银山“成色”更足。